您好,欢迎访问广东振华教育研究院官网!
联系我们

广东振华教育研究院

电话:020-28142399

邮箱:http://www.zhenhua.net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佛山大道北151号5楼

教育新闻

东莞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3-12-21人气:

青年教师的高质量发展是落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保障。集团化办学要实现同步优质,师资的培育是关键。近年来,东莞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以“引领、赋能、服务、共享”为宗旨,以提升师德和师能为重点,整合园内外资源,同步探索“1234+N”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在锤炼教师基本技能、提高个体素质的同时,重视团队精神的打造,使教师团队团结进取、互帮互学、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

教师专业发展“1234+N”路径

东莞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教师专业发展“1234+N”路径

1.找准一个立足点,聚焦两个着眼点。集团坚持立德树人的要求,立足集团实际,以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为目的,以提升师德和师能为重点,聚焦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和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发展性问题,以“以园为本,立足岗位,按需研修,学用结合,沉淀底蕴,发展自我”为指导思想,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启动教师专业成长工程,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推进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资源建设等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强化三个保障。一是强化理论引领。尝试引入和汲取海尔“赛马不相马”人才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木桶理论,营造“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氛围,人人都是人才,给教师提供展现自我、提升自己的广阔舞台。实践证明,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才智,发挥教师的智慧优势,可以更好地增强教师价值的实现感,让每位教师成为“最好的自己”。二是强化机制保障。集团把重点放在给予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和服务上,支持于教师的自我管理,服务于教师的发展需求。立足实际,坚持“骨干引领、优势互补、自主结队”的原则,建立了四级研修小组:“年级教研组——阶梯小组与学科研究组——课题教研组——园教研中心组”,搭建起一个既能“全员卷入”又能“全程卷入”的“网格化”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组织机构。三是强化制度保障。遵循全面性、多样性原则、实效性和激励性的原则,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夯实教师发展的基础保障。

3.围绕四个方式。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网络协同”四位一体的专业发展方式为指引,探索实践“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发展理念,通过开展“读书分享”“小课题研究”“专题式教研”“问题式教研”“观摩式教研”“一课多磨”“多人上一课”等活动,支持不同教师主持、不同课例出现、不同风格形成、不同观点阐述、不同场景呈现,催生教师的反思意识,推动每一个教师都获得发展,有效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4.赋能N种模式。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积极遵循“激活教师成长内需、建构智慧共享互导小组、营造团体反思研究氛围”的工作原则,在总结原来的园本研修经验做法基础上,以团队研修为起点,建构同伴互导平台,畅通集体反思研修渠道,进一步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如实幼师坛、园本小课题研究、“卷入式”网格化研修组织、建设课程资源库等N种模式,不断完善幼儿园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机制,全面赋能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推动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成就多元发展的教师。

教师搭乘专业成长快车

1.开通教师专业成长的快速列车。集团成立后,新教师、从教5年以上教师、骨干教师等搭乘专业成长快车,大批量教师的成长路径为从配班教师到主班教师,再到级长、教研组长。至今,中层干部提任16人次,轮岗12人次;教师流动49人次,逐步形成干部适度轮岗、教师柔性流动的师资共承共育机制,初步实现园区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有效推进集团内各园的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

2.开通男幼师专业成长的快速通道。近几年,集团通过拓宽专业、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拥有了一支为数可观的男教师队伍,他们阳光、活泼、刚毅、幽默,为幼儿园注入一股阳刚之气。集团积极探索男教师的“双转型”培养模式,为他们搭建大展拳脚的“擂台”,让他们由单一型配班教师向复合型班主任教师转型或由复合型班主任教师向骨干名师型(管理型)教师转型。集团男教师队伍中,担任班主任的有4人、担任级长和中层管理职务的有3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市名师培养对象1人,教学能手2人等。他们撑起了集团幼教的“半边天”,逐渐赢得了幼儿、家长、领导与同事乃至社会的认可。

3.教师专业成长成果丰厚。集团化办学历程中,集团教师专业发展成果丰厚:1人顺利通过正高级教师评审、3人顺利通过高级教师评审,1人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1人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4人被评为市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镇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省市首批和第二批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8人被评为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获市教学能手称号、1人获市学科带头人称号,5人成为市名师培养对象,近100人次在省市各级各类教学比武、课题评审、论文征文比赛中获得优良成绩,多个教研案例、游戏案例以及幼小衔接案例在市教研交流会上分享,获得专家和同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