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下称“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广东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贯彻落实的实际成效转化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生动实践。”在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孔军表示,省教育厅将准确把握全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定不移把全会精神落实到“八大工程”实施方案中,落实到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具体实践中。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牵引驱动教育强省建设
南方+: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广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将采取哪些行动,重点在哪些方面实现新突破?
朱孔军: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从全局角度强调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出整体性、系统性要求。我们将一体学习领会、一体推进落实,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牵引驱动教育强省建设。
一是深化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改革,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推进“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审美能力和劳动习惯。
二是深化基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夯实教育强省建设的战略基点。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集中力量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寄宿制初中“三所学校”和县域高中,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下沉辐射农村学校。
三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深入实施“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四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加快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坚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依托产业园区和电子信息等大产业建设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开放型市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建设一批紧贴区域产业需求的专业,加强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
五是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完善师德师风评价标准,规范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抓好中小学书记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建设,推动县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近三年新增基础教育
公办学位约386万个
南方+: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广东教育事业改革将如何贯彻这一要求?
朱孔军:广东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全省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大省级资金投入,设立省级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100亿元,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以高质量教育把人口红利转化为创新红利、发展红利,为强国建设贡献广东教育力量。
一是筑牢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政策制度的“四梁八柱”。“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三个基础教育重要文件,打牢各学段和类型教育发展底座,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今年省委以2024年1号文发布建设教育强省的意见,系统部署包括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在内的“八大工程”,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二是科学规划城乡中小学校布局。广东提早谋划,推动全省122个县(市、区)结合适龄人口变化和分布趋势,系统编制完善未来五年城乡中小学校幼儿园布点规划,调整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人口净流入地、主城区等区域重点通过新建、改扩建、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大公办学位供给。“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438万个(含政府购买),近三年来全省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约386万个。
三是着力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小学和寄宿制初中“三所学校”和县域高中。去年我省统筹安排中央、省级财政资金约31.89亿元用于各地重点推进“三所学校”达标建设。另一方面推动华南师范大学等12所师范院校与粤东粤西粤北15市开展纵向帮扶,提升县域教育质量。在提升县中办学质量上,去年全省投入7100万元中央资金和超1亿元省级资金用于支持县中发展。在“横向”帮扶方面,目前已建立227对珠三角地市优质普通高中与县中、市域内优质普通高中与县中的托管帮扶关系;在“纵向”帮扶上,依托已建立的12所师范院校纵向帮扶欠发达地区工作机制,集中团队资源力量为当地县中制定全面提升实施方案。
四是构建城乡教育“齐头并进”发展新格局。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含惠州)地区创建了65个以上城乡教育共同体,探索逐步推进以县域为单位的大学区化、城镇村一体化办学管理模式,探索共同体内行政、教师、资金、教学、教研等一体化管理,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下沉辐射乡村学校。
五是充分用好数字化手段,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开辟新路径。今年3月,广东成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省,要在2025年底前将广东打造成全域智慧教育示范区。目前,我省已经专门印发了工作实施方案,正在大力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与省“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各地教育资源平台资源融通。
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
南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省教育厅将如何部署和落实?
朱孔军:一是推进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我们全面对接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制造业当家”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加快向应用型转变,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和企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
二是扎实推进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深化基础学科人才选拔、培养、使用、评价等各环节改革,形成规模适度、层次完善、结构合理、质量过硬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体系。我们正推进实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扩容提质工程、关键软件人才培养攻关工程等,并谋划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人才支撑,促进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安全健康发展。
三是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支持高校联合科研院所、重大创新平台开展研究生联培工作,支持博士生、硕士生和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攻关,推动粤港澳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资源的有效共享、深度融合。此外,我们还联合佛山等地市政府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组织高校和企业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协同科研攻关,培养具有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四是强化“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加快推进校企协同创新。我们指导高校不断完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不同类型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支持高校牵头建设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着力打造10个左右能汇聚大团队、承接大任务、产出大成果的高校基础研究卓越中心。
南方+:接下来在这方面将推进哪些重点工作?
朱孔军:一是优化我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分层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建立健全科技发展、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学院建设新模式,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二是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推进高校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健全保障高校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强化高校科研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高校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三是进一步强化高校“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人才交流合作,积极谋划采用“中心+节点”模式创建高校区域技术转化中心,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促进高校科研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