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广东省教育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韶关市委书记陈少荣介绍,近两年韶关投入11.33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44所,新增公办学位2.3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占比达96%。并投入8.19亿元升级改造乡镇寄宿制学校147所,增加达标寄宿制学位3.46万个,优化整合在校生100人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260所,城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
如今,韶关全市10个县(市、区)均建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全覆盖,建成特殊教育资源中心9个,在普通学校建成资源教室147 间。全市中职学校从只有1所学校达标到现在12所全部达标,达标率全省第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陈少荣指出,韶关常态化组织教师到先进地区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去年,韶关有5名教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市有省名书记、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35人。
同时,推动8对普通高中实施结对帮扶,成立43个教育集团和41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培育2个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并深入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全市平台综合使用率全省排名第一。
借助省“双百行动”契机,韶关创新开展教育托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签约托管乳源民族实验中学,推动该中学教学质量由过去的全县倒数变为数一数二,入选省“双百行动”首批优秀案例;在全省首创高职托管中职,推动新丰中职与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建设取得突破。
陈少荣介绍,目前韶关全市10个县(市、区)与17所高校院所建立结对帮扶合作关系,形成153个共建项目,其中有7个案例入选全省“双百行动”首批优秀案例,占比达1/4,位列全省第一。
“基础教育是产业诞生和振兴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方设法推动教育与产业‘双向奔赴’。”陈少荣说,韶关用好全市拥有普通高校、高职、技师学院和中职学校共计17所、每年毕业生超2.7万人这一重要资源,大力推进产教融合试点。2024年,校企合作企业达到438家,校企合作办班超70个。
同时,围绕大数据、电子信息等11条重点产业链,新增及优化调整院校专业24个,推动专业培养路径覆盖产业关键环节,2024年韶关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
他介绍,近年来,韶关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补短板、强基础、提质量,成功创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国家级示范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仁化县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个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省级督导评估,成功承办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连续四年在省对地级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获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