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政治性,关乎“三个根本大计”。
2月24日,在全省教育大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指出,要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性,深刻认识这是党的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的根本大计,是中华文脉赓续传承、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本大计,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继往开来、行稳致远的根本大计。强调要牢牢扭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精会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是关键课程。为什么这堂课关乎“根本大计”?
一
会上会后,密集聚焦“立德树人工程”。
当天会上,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林如鹏发言表示,广东将深入实施立德树人铸魂工程,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大会下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马不停蹄前往华南农业大学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探讨高质量启动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三个根本大计”道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目的——
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这就要求,要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二
不可否认,当前,立德树人也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从时代看,互联网信息传播迅速,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作为“网络原住民”,青少年易受多元文化思潮影响。
从地域看,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地处两个“前沿”,是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处,教育更易受到多元价值、多元文化的冲击。
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就容易迷失方向、丧失信念。
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三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黄坤明要求,要守正创新办好“大思政课”,注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同向发力,加快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在座谈会上,怀进鹏提到,要紧密贴近青少年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将“大思政课”、课程思政、实践育人等育人方式有机结合。
这都为广东加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吸引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发力,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近年来,广东在思政育人方面探索了有效路径,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坚持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讲“思政第一课”,打造系列优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创新讲授“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
思政课走出课堂,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走进火热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自立自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生动案例,都成为鲜活的思政课素材。
怀进鹏前往调研的华南农业大学,推动思政工作进社区,打造了由“一街、一廊、一馆”组成的“思创园”大学生思政教育综合平台,被誉为“全国首个思政教育社区”。
四
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就是要牢牢扭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精会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在教育强省建设的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广东正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